武汉百年老街重焕新生 成文化打卡新地标|叶月奈穂

  中新网武汉5月13日电 (记者 马芙蓉)走进武汉昙华林街,西式楼房、中西合璧建筑错落林立,咖啡馆、宠物店、画廊、摄影店、邮局、书局、文创小店等,散发出浓浓的文艺气息。

昙华林街区内景。 刘康 摄

  昙华林是明洪武四年形成的一条老街,距今600余年历史。1861年汉口开埠后,昙华林逐渐形成华洋杂处、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,先后有意大利、英国、美国和瑞士等国传教士在此传教、办学、施医。在这条1200多米的老街上,集聚教堂、医院、学校、民居等50余栋老建筑。

  2015年,武汉市武昌区启动昙华林规划建设,多栋百年老建筑以博物馆、艺术交流中心、非遗体验馆、书店、剧场等新面貌重新开放。历经近10年升级、改造,一个兼容历史与新潮、商业与景区、文化与创新的全新旅游街区呈现眼前。

游客体验昙华林街区风情。 刘康 摄

  漫步昙华林,抬头可见五彩缤纷的涂鸦墙。街区楼梯上,身穿汉服、头戴簪花的游客沉醉于自拍。由瑞典教区老建筑改造而来的非遗体验馆内,不少游客在此制作中草药香囊、金箔画或植物干花团扇。蔡林记博物馆主题店门口,立有一架曾侯乙编钟仿制品,游客品尝美食之余,还可轻敲编钟,聆听千年古乐之声。

  来自香港的史云彦流连于各个小店。她表示,这里历史建筑与休闲娱乐、美食饮品完美融合,不仅可以体验到当地文化与生活,还能欣赏到古建筑和文物,丰富了旅行体验。

昙华林街区内景。 张畅 摄

  武昌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峰介绍,年轻人是昙华林游客主力。为让年轻人深入体验传统文化,昙华林街区推出非遗展览、汉绣展、“昙华林古城”市集、青年创业市集等活动。据统计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昙华林人文小镇共接待游客33.98万人次。(完)

  2016年,时任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冷刚对《华西都市报》说,“四川不是缺水,而是缺少大中型的水利灌溉设施。用我们行业内部的说法,这叫工程性缺水。从降雨来看,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、8、9三个月,其他九个月的降雨量相对较少。可这些雨水降下来以后,有75%是以洪水的形式流走了,水资源没有留下来。”冷刚比喻说,“直白一点,就是雨水降下来以后,没有‘坛坛罐罐’去装,干旱的地方就无水可用。”  国产手机在印度的门店多到难以想象。从机场、商场到城市街区,几乎每家绿色门头的OPPO手机店附近就会有一家“蓝厂”vivo。到疫情前,vivo在印度团队已经从五年前的5人发展到近万人,门店拓展到7万多家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破玩应,大家都看看吧!| 姚景元 考学不是学习的终点| 张嘉倪因为四公错过外婆追悼会| 莫迪访美与拜登会晤,美印签署一系列协议推进军事及经济关系